教學資訊

我們主張快樂練拳

快樂才能習練有恆,不分性別年齡,任何身體素質皆有對應的練習方式,協助每個同學皆能尋得太極之道。

我們習練的陳氏太極拳,循自然陰陽之理,遵中庸之道,服氣養精神,運轉纏絲勁貫串身體內外,在外禦強敵,對內解肌肉筋骨臟腑之憂,運用大腦高意識區協助身體各處增生修復,開發腦細胞與拓展神經系統。

太極拳的奧義,就是與音樂、藝術、哲學同為天才之學,歡迎朋友一同研習。

學習資訊

聯絡電話:0938156166 林耿永老師
電子信箱:lin887748@gmail.com

協會網址:https://www.taipeitaichi.org.tw/
FB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0977654007421/


授課內容

初學⇒1.基礎纏絲功                   2.陳氏太極拳基礎24

進階⇒3.陳氏太極拳競賽48式    4.順天劍法十二式

中階⇒5.陳氏太極拳老架            6.陳氏太極拳擖手            7.陳氏太極劍

高階⇒8.陳氏太極拳小架            9.札桿

傳承⇒10.陳氏太極拳砲捶         11.兩儀劍                        12.四象刀


台北市太極拳協會學習教練場

教練場 上課時間 地點
興隆教練 周一及周四早上10:00~12:00
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二段95巷8號7樓
大安教練場 周三早上10:00~12:00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57號13樓
松江教練場 周三晚上18:00~20:00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6巷18號
景美教練場 周五下午14:00~16:00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六段393號6樓(捷運綠線景美站1號出口樓上)
南港教練場 周六早上10:00~12:00 台北市南港區興東街1號2樓
中山教練場 週日早上10:00~12:00 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3號3樓之1
家教班

企業班

另行安排

一個人走的快ヽ一群人走得遠

臺北市太極拳協會很榮幸得到四位青年才俊的協助,認同”快樂練拳ヽ身心健康”的理念,願意投入心力及時間,成為協會的助理教練,一起傳播太極拳的健康快樂。

練太極拳的同學們︰我們沒有能力教”很會打的拳” ,也沒有能力教”不怕挨打的拳” ,但是我們絕不能教”會挨打的拳” 。

協會的教學理念︰ 練的明明白白,練的輕輕鬆鬆,練的自然活用,練的健康快樂。 讀懂身體這本書,協調身心靈,得到健康快樂的太極之道。

四位助教將秉持協會的教學理念分享練拳心得予同學,助教們練拳均超過10年以上,德行及專業在社會上亦受好評。 四位助教簡歷如下︰

陳振華 1970年出生於台北市,籍貫台灣台中。 輔大景觀設計系畢業,目前於天母的景觀工程公司上班,家住北投,太太在榮總心臟加護病房上班,有一個2016年出生的兒子。 小時侯喜歡製作模型玩具及球類運動,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後,因為不明原因的背痛,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學習之路,拜師洪允和老師,與林耿永師兄相互錘鍊,至今約有15年的學習經歷。除了打拳也喜歡書法及水墨鑑賞收藏。 學拳除了解決我的不明疼痛外,放鬆及用力勿過亦貫通了書法學習,體悟出不用多餘的力,才能懸肘寫字力透紙背;也學會了跟身體對話及溝通。


 江大欣 1970年生於台北市。 自幼喜好各種鍛鍊身心的學問,拜茅山李貢銘先生為師修煉禪宗、道家與西藏密宗三十餘年。 1993年曾短暫從學於螳螂拳李鴻傑老師。2004年學習養正館日本柔術。2011年向洪允和老師學習陳氏太極拳。2016年起向林耿永師兄學習陳氏太極拳老架與小架至今。


林奕志 1984年生於台灣桃園,單身。 讀大學時進入學校國術社,於學長處習得兵器四門棍法和基礎槍法,並與此同時接觸到陳氏太極拳!唯出社會後中斷5年,復又重新學習!平日除練拳亦愛玩玉石、撿玉石、釣魚、釣蝦等! 2004年向朱國程老師學習陳式太極拳基礎24式、競賽套路48式和老架! 2015年向林耿永老師學習陳氏太極拳老架與小架至今!


 

蔡宏奇 1986年生於台灣桃園,單身。 主職電子電機相關工作,除了太極拳 也喜愛游泳、看電影、旅遊等活動,個性內向但樂觀、隨和且不好爭鬥;從小愛看武術性質電影,於2005年就讀新竹大學二年級時加入國術社,並初次接觸陳氏太極,由朱國程老師指導,在學期間學習 簡易24式、老架64式;2015由於朱老師仙逝,之後改由老師的師弟-林耿永老師接手教導至今,並重新學習陳氏太極24式、48式競賽套路、老架64式、小架。


練拳基礎

一顆終身練拳的願心

陳鑫謂︰「大成九年,小成則七年,至於精妙,亦終身不盡之學。」又謂︰「學者或學一、二年,或學三、四年,淺嘗輒止,終是門外漢,旨味未之嘗耳,存先獲心者,吾知無所問津,蓋不能循序漸進不已,亦猶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學貴有恆,躬行為難。」又謂︰「自初勢至末勢,所圖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於無形,而心機入妙,終歸於無心,而後可以言拳;可見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機流動,活潑潑地,觸處皆拳,非世之以拳為拳者比也,此是終身不盡之藝,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所圖之勢,皆太極中自然之機,氣也理也,氣非理無以載,理也氣也,理非氣無以行,氣不離乎理,理不離乎氣,理與氣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千變萬化,錯綜無窮,故終身行之不能盡,學者勉之。」

二個觀念

快慢的觀念

陳氏太極拳對於快慢的觀念︰快不是動作的快,是虛實變換無比的快;慢也不是動作的慢,是內氣運行纏綿細膩的慢,陳鑫說︰「慢到十分,功夫即能靈(快)到十分火候。」

剛柔的觀念

陳氏太極拳是剛柔相濟,有剛有柔,能剛能柔,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不是血氣好勇之剛,是一種至大至正之剛,是吾身原有的一股太和元氣之剛,這種剛是無堅不摧之剛。柔不是萎靡不振之柔,是一種至和至順之柔,剛柔不在外面的跡象,是在內在的勁道,所以看似至柔,其實至剛,看似至剛,其實至柔。陳鑫謂之剛柔皆具,是謂陰陽合德。

三大原則

  • 立身中正的原則
  • 用力勿過的原則
  • 呼吸自然的原則

醒腦訣

  • 兩掌搓熱敷雙眼、拇指揉按太陽穴
  • 二指柔按眼外框、拇指下揉通下顎
  • 中指鼻側按迎香、人中承漿任脈下
  • 顎下拇指會廉泉、拇指返回往上推
  • 先由下巴至下顎、臉頰嘴角續上推
  • 眼下眼角不要忘、隨著鬢髮回太陽
  • 八指神庭上百會、掌合耳後揉一揉
  • 拇指揉至耳垂後、由翳明會風池穴
  • 頸椎一節玉枕穴、揉往大椎頭上揚
  • 雙手搓頸一十二、抬頭伸舌一起動
  • 兩手掩耳擊天鼓、搓揉雙耳腦清新
  • 雙手握拳搓腰腎、爐火純青由其始
  • 兩手抱頸手肘轉、順逆十二脊胸活
  • 肘窩腋窩拍一拍、大腿膝窩拍一拍
  • 雙手鬆下抓又抖、全身鬆下一起抖

動作姿勢總則十項

一、立身中正        二、用力勿過   

三、呼吸自然        四、沉肩 

五、墜肘               六、坐腕 

七、舒掌               八、鬆腰   

九、斂臀               十、週身放鬆

基本功

  1. 白鵝擎銀翼(調息)
  2. 纏肩收胯
  3. 上下相隨
  4. 掄臂通背
  5. 左右劈山
  6. 轉胯抖臂
  7. 旋轉開合
  8. 彎腰數息
  9. 侧弓步變換
  10. 仆步壓腿
  11. 岔步壓腿
  12. 前踢腳
  13. 插腳
  14. 蹬腳
  15. 雙擺腳
  16. 青蛙吸金針(調息)

基本動作

A.纏絲勁

B.手法:拳、掌、鈎

D.步法:平步、馬步、弓步、虛步、仆步、岔步

E.腿法:插腳、蹬腳、旋風腳、擺腳、提膝

乾坤陰陽無極樁

乾坤樁(平樁,靜樁,呼吸十息)

一、無極式(起式)

二、太極式

三、四柱式

四、六封式

五、渾圓式

六、虎撲式

七、頂天式

八、八方式

九、隔山式

十、合掌式

十一、抱圓式

十二、歸元式

十三、丹田式

十四、無極式(收式)

 陰陽樁(弓馬樁,動樁,呼吸十息)

一、無極式(起式)

二、太極式

三、左進式

四、右進式

五、左進雙開式

六、左退雙開式

七、右退雙合式

八、右進雙合式

九、坐馬全開式

十、右退馬全開式

十一、左刀右鈎式

十二、右刀左鈎式

十三、右托天式

十四、左托天式

十五、右後托天式

十六、左後托天式

十七、陰陽丹田式(平步)

十八、無極式(收式)

陳氏太極拳基礎二十四式拳架

  1. 太極初勢
  2. 金剛搗碓
  3. 攬扎衣
  4. 單鞭(六封四閉)
  5. 白鵝亮翅
  6. 斜形
  7. 摟膝拗步
  8. 演手肱拳
  9. 金剛搗碓
  10. 撇身捶
  11. 青龍出水
  12. 單鞭(六封四閉)
  13. 運手(右步)
  14. 高探馬
  15. 十字腳
  16. 指(月當)捶
  17. 猿猴探果
  18. 單鞭
  19. 切地龍
  20. 上步七星
  21. 退步胯肱
  22. 擺腳
  23. 當頭砲
  24. 金剛搗碓

陳氏太極拳基礎四十八式拳架

  1. 起勢
  2. 金剛搗碓
  3. 攬扎衣
  4. 單鞭(六封四閉)
  5. 白鵝亮翅
  6. 斜形
  7. 摟膝拗步
  8. 演手肱拳
  9. 金剛搗碓
  10. 撇身捶
  11. 青龍出水
  12. 單鞭(六封四閉)
  13. 運手(左步)
  14. 高探馬
  15. 右插
  16. 左插
  17. 蹬一根子(左腳)
  18. 前蹚拗步
  19. 神仙一把抓
  20. 踢二起腳
  21. 護心拳
  22. 旋風腳
  23. 蹬一根子(右腳)
  24. 演手肱拳
  25. 小擒打
  26. 抱頭推山
  27. 單鞭(六封四閉)
  28. 前招後招
  29. 野馬分鬃
  30. 單鞭(六封四閉)
  31. 玉女穿梭
  32. 攬扎衣
  33. 單鞭(六封四閉)
  34. 運手(後叉步)
  35. 擺腳跌岔
  36. 金雞獨立
  37. 倒捻肱
  38. 白鵝亮翅
  39. 斜形
  40. 閃通背
  41. 演手肱拳
  42. 單鞭(六封四閉)
  43. 切地龍
  44. 上步七星
  45. 退步跨肱
  46. 擺腳(轉身)
  47. 當頭砲
  48. 金剛搗碓(收勢)

陳氏太極拳頭套十三勢老架

  1. 太極初勢
  2. 金剛搗碓
  3. 攬扎衣
  4. 單鞭(六封四閉)
  5. 金剛搗碓
  6. 白鵝亮翅
  7. 斜形
  8. 摟膝拗步(初收)
  9. 斜形
  10. 摟膝拗步(再收)
  11. 演手肱拳
  12. 金剛搗碓
  13. 撇身捶
  14. 青龍出水
  15. 雙推手
  16. 肘底看手
  17. 倒捻肱
  18. 白鵝亮翅
  19. 斜形
  20. 閃通背
  21. 演手肱拳
  22. 單鞭(六封四閉)
  23. 運手(左步)
  24. 高探馬
  25. 右插
  26. 左插
  27. 蹬一根子(左腳)
  28. 前蹚拗步
  29. 神仙一把抓
  30. 踢二起腳
  31. 護心拳
  32. 旋風腳
  33. 蹬一根子(右腳)
  34. 演手肱拳
  35. 小擒打
  36. 抱頭推山
  37. 單鞭(六封四閉)
  38. 前招後招
  39. 野馬分鬃
  40. 單鞭(六封四閉)
  41. 玉女穿梭
  42. 攬扎衣
  43. 單鞭(六封四閉)
  44. 運手(後叉步)
  45. 擺腳跌岔
  46. 金雞獨立
  47. 倒捻肱
  48. 白鵝亮翅
  49. 斜形
  50. 閃通背
  51. 演手肱拳
  52. 單鞭(六封四閉)
  53. 運手(左步)
  54. 高探馬
  55. 十字腳
  56. 指(月當)捶
  57. 猿猴探果
  58. 單鞭
  59. 切地龍
  60. 上步七星
  61. 退步跨肱
  62. 擺腳(轉身)
  63. 當頭砲
  64. 金剛搗碓(收勢)

陳式太極劍劍譜

第一段

1、太極劍初勢—> 2、朝陽劍—> 3、仙人指路—> 4、青龍出水—> 5、護膝劍—> 6、閉門式—> 7、青龍出水—> 8、翻身下劈劍—> 9、青龍轉身—> 10、斜飛式

第二段

11、展翅點頭—> 12、撥草尋蛇—> 13、金雞獨立—> 14、仙人指路—> 15、蓋攔式—> 16、古樹盤根—> 17、餓虎撲食—> 18、青龍擺尾—> 19、倒卷肱—> 20、野馬跳澗—> 21、白蛇吐信   

第三段

22、烏龍擺尾—> 23、鍾馗仗劍—> 24、羅漢降龍—> 25、黑熊翻背—> 26、燕子啄泥—> 27、白蛇吐信—> 28、斜飛式

第四段

29、鷹熊鬥智—> 30、燕子啄泥—> 31、摘星換斗—> 32、海底撈月—> 33、仙人指路—> 34、鳳凰點頭—> 35、燕子啄泥—> 36、白蛇吐信—> 37、斜飛式

第五段

38、左托千斤—> 39、右托千斤—> 40、燕子啄泥—> 41、白猿獻果—> 42、落花式—> 43、上下斜刺—> 44、斜飛式

第六段

45、哪吒探海—> 46、怪莽翻身—> 47、韋陀獻杵—> 48、磨盤式—> 49、太極劍還原

基本劍法:點、刺、撩、劈、掛、抹、托、架、掃、截、扎、推、化。


陳氏太極拳十三勢小架

  1. 太極初勢
  2. 金剛搗碓
  3. 懶扎衣
  4. 單鞭(小擒拿)
  5. 金剛搗碓
  6. 白鵝亮翅
  7. 斜形拗步
  8. 摟膝拗步(斜收)
  9. 斜形拗步
  10. 摟膝拗步(正收)
  11. 掩手捶
  12. 拍肚掌
  13. 撇身捶
  14. 青龍出水
  15. 肘底看拳
  16. 倒捻肱
  17. 白鵝亮翅
  18. 斜形拗步
  19. 閃通背
  20. 單鞭(小擒拿)
  21. 雲手(左步)
  22. 高探馬
  23. 右插腳
  24. 左插腳
  25. 蹬一根子(左腳)
  26. 前蹚拗步
  27. 擊地捶
  28. 反身二起
  29. 護心拳
  30. 分手踢腳
  31. 轉身蹬腳(右腳)
  32. 掩手捶
  33. 拍肚掌
  34. 抱頭推山
  35. 單鞭(小擒拿)
  36. 前招後招
  37. 野馬分鬃
  38. 單鞭(小擒拿)
  39. 玉女穿梭
  40. 懶扎衣
  41. 單鞭(小擒拿)
  42. 雲手(左步)
  43. 雙擺腳
  44. 跌岔
  45. 金雞獨立
  46. 朝天蹬
  47. 倒捻肱
  48. 白鵝亮翅
  49. 斜形拗步
  50. 閃通背
  51. 單鞭(小擒拿)
  52. 雲手(左步)
  53. 高探馬
  54. 十字腳
  55. 指(月當)捶
  56. 黃龍佔山
  57. 單鞭(小擒拿)
  58. 舖地雞
  59. 上步七星
  60. 退步跨虎
  61. 雙擺腳
  62. 當頭砲
  63. 提手金剛
  64. 合太極

陳氏太極拳二路砲捶

  1. 起勢
  2. 單鞭(六封四閉)
  3. 護心拳
  4. 躍步斜行(拗步斜行)
  5. 轉身金剛搗碓
  6. 回頭撇身(撇身捶)
  7. 攢手(斬手)
  8. 翻花舞袖
  9. 演手肱拳(躍步)
  10. 腰攔肘(飛步拗鸞肘)
  11. 大紅拳(運手)
  12. 小紅拳
  13. 玉女穿梭(連珠砲)
  14. 倒騎麟
  15. 演手肱拳(海底翻花)
  16. 裹變
  17. 手肘勢(獸頭勢)
  18. 劈架子
  19. 演手肱拳
  20. 伏虎
  21. 脈門肱(抹眉紅)
  22. 黃龍三攪水
  23. 左衝
  24. 右衝
  25. 演手肱拳
  26. 掃蹚腿(轉脛砲)
  27. 演手肱拳
  28. 全砲捶
  29. 倒插
  30. 演手肱拳(海底翻花)
  31. 左二肱、右二肱(奪二肱)
  32. 變勢大壯(連環砲)
  33. 回頭當門砲
  34. 腰攔肘(拗鸞肘)
  35. 順攔肘(順鸞肘)
  36. 窩底砲(窩裏砲)
  37. 荊藍指如(井欄直入)
  38. 金剛搗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