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吸—–洪挺嚴
太極行功心解言:「能呼吸然後能靈活」。一般人用胸式呼吸,練內家拳及氣功師,則講究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伴隨其他身法即能培養出氣沉丹田。腹式呼吸又分正呼吸和逆呼吸兩種,陳氏太極拳用的即是逆式呼吸。然初學者每會錯其意,練拳架時,刻意依照拳的姿勢開合勉強去配合呼吸,致有努氣、胸悶等現象,造成未得其益,先受其害之蔽。初學者,應祇求動作和緩,姿勢確切,不使有絲毫之拙力,始能全身鬆開,氣血暢通。呼吸原可任其自然,不必注意。待動作嫻熟,達到中正安舒之境界,則呼吸自然深長,於每招定勢時注意呼氣務盡,不必去理會吸氣,任它自然地吸入,吸入後任它自然地呼出。這樣用功日久,呼吸與動作不求配合而自然配合了。惟腹式呼吸之功,非一朝一夕可達,可於練拳前,鬆身後,先單練腹部吐納之術,有助於腹式呼吸之紮根基礎。
先師註解呼吸云:「太極拳的呼吸是用自然的腹部呼吸,配合動作,吸收呼發。勢之開者為呼,合者為吸。呼吸用鼻,吸時由鼻徐徐吸氣,覺有氣下行,送入腹部臍下,此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微收,氣沉聚於丹田。呼時用鼻呼氣,橫膈膜自然下降,小腹自然外凸,部份氣仍沉聚於丹田。因此氣沉丹田的情狀是始終保持,重心穩如泰山。呼吸時要緩、要細、要勻,綿綿而入。所以一套拳打下來,呼吸不急促不喘氣,面不改色。太極拳呼吸配合肢體的動作,呼出吸入氣沉丹田,習之既久,內氣自能發生鼓盪,所謂氣宜鼓盪,是用功日久後自然之現象,不可強求。內氣發動後每一動作是由內而發,動則現於外,靜則隱於內,忽隱忽現,捉摸不定。」
先師云:「內勁是從平常練拳架中用功練出來的一種極為沉重而又極為輕靈的勁;如果沒有這種內勁而僅為外形上之螺旋式的纏絲,遇到強力敵勁化也化不好,發也發不出的,所以纏絲勁內一定要有充沛的內勁貫注著,纔能發揮功效。」
洪塗生 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