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挺嚴老師陳氏太極拳文章連載四

用意行氣—–洪挺嚴
意是意識,是屬於精神現象,亦謂之意念,古人謂之心,是腦的代稱。因此用意即是用心,以意行氣,即是以心行氣。所以拳譜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
氣不是呼吸空氣的氣,是一種內氣,也叫作元氣、正氣、先天氣、中氣等等,陳鑫著作中稱此氣為「中氣」,是人所秉受於天,本來之元氣。
在打拳時每一動作,先要經過腦的想像,這就是用意,練習日久,自然覺得有氣。據人體生理的現象,人體動則生物電位升高,血液循環加速,血壓降低,氧與血紅蛋白也就迅速離解,人就會感覺到有氣,這就是所謂內氣的發生。氣是聽意的指揮,用意要在有意無意之間;如若用意太著意了,就變成用力了,氣遇力則阻,就無法運行了。潛於內的是氣,形於外的是勁,所以太極拳的一舉動要用意不用力,先是意動,而後形動。這樣才能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動作才能沈著,久練之後,氣能收斂入骨,達到深奧的功夫。所以太極拳以能用意為第一要義。

洪挺嚴老師陳氏太極拳文章連載三

八面支撐
盤架形之於外,中規中矩,處處合度,雖表現得輕靈、空鬆、圓活、週身一家,但仍須具有充沛內氣,以意貫串敷佈全身,如籃球之充滿氣,任何一個角度部位,時時具有彈性之功體。管師兄曾釋擬:「人身體與四肢內氣充滿,有如注滿水的貫通水管,具有支撐八面之棚勁,一端發動,另一端同時間勁已彈出,其內勁傳遞符合拳經之理論,但外形祇表現出進與出兩點,亦如球體受力,瞬息反彈」。盤架時,可意想自己有如一充滿氣之球體,虛實傳遞處處留神,接骨逗筍注意密合,發端於腳跟,意氣流佈於末梢,則演練之氣勢有如大海捲浪,滔滔不絕,匹練宏觀,雖未刻意去求支撐八面,然意已在其中。
李亦畬云:「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兩手支撐,一氣貫串,以意運氣,以氣運身,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是全身練成一個氣球,使富有彈性且易轉動之理也。

洪塗生 2001.07 . 31

 

洪挺嚴老師陳氏太極拳文章連載二

中  定—–洪挺嚴
頂頭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鬆腰、落胯,其目的在使氣沉丹田,上身之體重承載於兩腿,使兩腳落地生根,此即中定之意。陳氏太極拳第十四祖陳長興先生有牌位先生之稱譽,其中定功夫必甚了得!老武術家常言:「拳家之能立於不敗之地,首要在五點金基本功架之勻稱紮實」,五點金即兩肩、兩胯與丹田之謂,如石碑之四個角加之碑體之重量,形成厚實之結構體。此五點尚必須配合脊椎為旋轉中軸,相系勻稱,遷動往來,步步有根,不使身體任何一部份散亂失中,能夠保持全身平衡,處處表現出中正安舒、圓活沉穩、週身一家。若立身偏倚,未守中定法則,則精神、意氣顯現渙散,空鬆、圓活、沉穩更難相系貫串,此皆中盤失去中正安舒,則下盤散亂浮而不實,機勢既失,而背勢頓成。

洪塗生 2001.07 . 31

 

洪挺嚴老師陳氏太極拳文章連載一

漫談盤架子—-洪挺嚴
盤架,即演練拳架,是以培養穩定重心之中定,進而貫串內勁,結合意氣,渾成一體,以符合拳經立如平準,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盤根固基之要求。練太極拳,雖說人人會依樣劃葫蘆,然要真正能合度深入精髓者,非要依正確次第演練,了解拳中之精義,且假以時日之恆心揣摩鍛鍊,則登室窺其堂奧不遠矣。
先師  詠周先生曾就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演練次第,製作圖表做精闢的分析,以期引導學者循序漸進,完成三段功夫達小成稱成手,四段達大成稱好手,五段達圓融稱妙手,圓融再進,登峰造極,天人合一稱神手。但觀時下學者,不求理法,躁進求成,不知循規矩,合規矩,神規矩之道理,致未能領悟奧妙,因噎廢食者比比皆是,甚是可惜。俗云:「練功夫論年不論月,二、三年尚不具入門」足見要練成一門技藝,非長時間培養不見其功。  先師嚐言:「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而況拳術一道,全在平時鍛鍊,未用功而先期效,或一曝十寒者,豈能有成?……淺嘗則止,終是門外漢……,願學者深思之,發一顆終身行之的願心,勉之勉之!」
先賢論道,闡釋拳經、拳論之精要者眾,唯學者多未細心體會,致時有瓶頸未能釋悟,以為憾事。茲就學習心得、教學經驗及贅述先賢功成心法,嘮叨再述於后,祈此與同道共享共勉之。
先師於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一文中述及:「第一層功夫,是初學修習階段。是學習外面動作,要求正確,技巧應用,尚難領略,剛多柔少,是一陰九陽。第二層功夫,是內外協調階段。覺得內氣流通,和外面動作配合,應用技巧,尚不能隨心,是二陰八陽。第三層功夫,是是技巧應用階段。外面動作和內裏氣勁,可以協調,應用技巧,漸次熟練,但內氣欠強;在第一、二層功夫中,動作走大圈,在第三層功夫中進入中圈,是三陰七陽。第四層功夫,是氣勁相應階段。外面動作,非常熟練,內氣增強,內外配合完美,應用技巧,已能精通,動作轉變為小圈,是四陰六陽。第五層功夫,是修習圓滿階段。外面動作和內氣運轉,已能完全配合均衡,應用技巧,完全自然,動作由小圈而漸至無圈,是五陰五陽。……練習方法有程序、分步驟、不可躐等,應按步就班,循序漸進;習者的功夫深淺,完全要視習者練習的勤惰與資質的智愚了。」以上已明確闡述功夫修練的次第,為求輔助功夫平衡、紮實、無礙的進階,應可從基本身法和功法加強,以下擬舉呼吸、鬆沉、築基等數項心得作為研討。

洪塗生  2001、07、31

 

陳鑫語錄10

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太極拳。太極拳

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裏外纏,大小纏,順逆纏,而要莫非即引

即纏,即進即纏,不能各是各著;若各是各著,非陰陽互為其根也。

陳鑫語錄8

此拳之運,不貴速而貴緩,緩則可以細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運勁可以自知運到指頭與否?能如此運,將來功夫成時,其速無比。慢要慢到別人跟不上我,快也要快到別人跟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