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詠周大師答問40

問:陳氏太極拳演練的意境與其他拳術有何不同?

答:太極拳與其他拳術相同技擊之外有健身之效,至於陳氏太極拳因有獨特之纏絲勁法是為我國上乘之拳藝,太極拳是依據易理為拳理,陳品三先生謂「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於無跡之謂也。」又謂「自初勢至末勢,所圖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無形,而心機入妙終歸於無心,而後可以言拳,可見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機流動活潑潑地觸處皆拳,非世之以拳為拳者比也。」所以陳氏太極拳是由技而進於藝,昇華而入於道者也,望深入研究勉之。

潘詠周大師答問38

問:運手時左手上右手下在胸前正中,右腿打直時,也同時會稍為一頓,及輕輕的將纏絲勁捲緊,是否應該去掉?

答:在動作中間的一頓應去掉,纏絲勁是要捲緊,緊後即鬆,要自然地漸緊漸鬆,各個動作都是一樣,運手連續動作要圓活,看不出接頭的地方。

潘詠周大師答問37

問:攬扎衣等弓步的後腿,是否該直或略曲?

答:應略直而曲,在動作中四肢都應伸而後曲,曲而後伸,太極拳論所說的隨曲就伸,不僅是對敵時的你去我伸,你來我曲,平時練拳亦是一樣,要遵守的原則,都是陰陽相反相成的道理。

潘詠周大師答問36

問:打單鞭時,左右手的纏絲是否要纏到底,纏緊為止?是否有壓肩的現象,兩肩往裡捲的感覺,是否斷勁的現象,要不要避免?

答:纏絲要纏到底,纏緊為止。壓肩是經常要注意的,不讓它聳起,不是在單鞭左右手分向左右開展時才壓下,單鞭兩肩要鬆,陳鑫太極拳圖說有單鞭鬆肩圖謂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鬆肩不是躺肩。兩肩裡捲是定式時兩肩相合,很正常,不是斷勁,出諸自然,各種情況,務須注意,無所謂避免,不避免。

潘詠周大師答問35

問:練拳時落點上一頓再起,是否斷勁的一種?也可以打成很柔而勁不斷的樣子,問題是那一種比較好?

答:在動作過程中有「頓」的情形,勁當然是斷了,尤其是故意做出的一頓的動作,練一趟架子從第一個動作開始,一直到一趟架子練完止,要始終相連不斷,滔滔不絕,一氣呵成,不能有卸勁的地方,和斷勁的時候,在落點時因發勁而勁斷了,用折疊來接續下去,卸勁則是萬萬不可,太極拳有掤勁永不丟之語。柔而勁不斷,這不是比較好壞的問題,如果在拳套中應該發勁的地方,就應當發勁,問題是發勁後似乎勁斷了,但是實際上以纏絲接上了,不僅是有發勁之處,就是不發勁之處,即每著的終點與下著的起點時,其中如何接骨鬥筍,應細心揣摩,再說得詳細些,一切動作要求圓,但是在落點時,因為要表現所謂的掤履擠按等勁就成了方,方又變圓,圓又成方,所謂方圓相生,就能接得天衣無縫了,因之問題不在於發勁放勁與好與壞,在於如何接續下去,如果真能不多用力,則在活動過程中﹝不論起落﹞則無僵勁拙力,運勁空鬆圓活,就可漸漸做到勁斷意連,意斷神接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