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語錄43-官骸十三目

三、耳

“耳聽身後兼左右。”

“耳聽身後,防敵暗算。”

“敵人之來,必先有風,急者其風大,緩者其風微,即無風亦必有先兆,敵在前目能視之,其或在右、在左、在身後,是即先兆,……惟憑耳聽心防。”

“耳聽左右背後,恐有不虞侵淩,人有以後來者,必先有聲音,可聞其聲音。有聲自與無聲不同,故心平氣靜,耳自聰靈。”

 

陳鑫語錄42—官骸十三目

二、眼

“其精神在何處?曰:在眸子。心一動則眸子傳之,莫之或爽。”

“運行根于一心,而精神看于眼目,眼目爲傳心之官,故眼不旁視,足證心不二用。”

“眼神尤爲緊要,當隨主要之手運行,不可旁視,旁視則神散,志亦不專。”

“手眼爲活,不可妄動。”

“眼神注於(主要)手中指,不邪視。”

“眼看住前手中指,中指的也,故必視此,不可旁視令渙散無著。人之一身,運用全在一心,而傳神全在於目,故必凝神注視。攬擦衣勢右手爲主,左手是賓,右手發端,眼必視之,眼隨右手而行,至右手停止,眼必注於右手中指甲,五指肚要用力,此前後手運畢歸宿處,故必用力。此時運動手似停止而其運動之靈氣實不停止,一停止則其氣息矣,即與下一勢隔閡。此即天地陰陽運轉不息,曾二氣之在吾身獨可息乎哉!惟不息故氣越運越實,至運到十分滿足,則下勢即發起,此即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之意。”

“目能眼光四射。”

“目平視前,光兼四射。”

“眼睛顧視左右,要快。”

“收視返聽,含光默默。”

 

潘詠周大師答問45

問:金剛搗碓定式時,兩腳著地是否雙實?

答:陳家步法之兩足總是一虛一實,虛實分明,還要求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所以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然站煞,要變化靈活決無站煞之步法也。陳鑫謂:「太極拳自始至終,獨此一勢是正身法,端而肅,實而虛,柔而剛,上下四旁任人所感皆足以應之,此所以領袖群著而為之首,理實氣空圓轉自如,渾浩流行絕無滯機,每一勢完仍歸到渾然一太極氣象,絕無跡象可尋,端緒可指,外似停止而內無間斷,此太極之所以為太極也。」

潘詠周大師答問44

問:太極拳真的有實戰作用嗎?還是只能用來健身?

答:〈一〉太極拳係曲線運動,能使人體各關節圓滑靈活,柔筋活血,肌肉發達,動作輕靈柔緩,呼吸自然,毫無粗燥暴戾之氣。所以能陶冶性情,增長智慧,狀健體魄。無病者習之,固可增強。病者練之,亦屬相宜,自可恢復健康。 〈二〉太極拳演練雖以鬆柔為主,然尚有內氣運行於內,平時練習是在養氣儲勁。禦敵時,初則為柔無力,及接觸敵身乃變柔為剛,霎那間全身之整勁猝發而出,克敵於一瞬間。然此功夫非一蹴可成,必須循序漸進,由大圈而收至小圈,小圈而收至沒圈。復以內勁為其統馭,意之所在,即勁之所至,隨動作而變換其意,運轉其勁。應敵時,敵力加諸我身之任何一處一點,我因平時用意之靈活,可隨時應之,其力必在我圓圈之內。實則以虛化之,虛則以實攻之。功夫愈深,圓圈愈小,運轉愈快,回擊愈速。故太極拳有未見回手而敵已跌出數丈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