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架是武術智慧經驗長時間的累積,各門各派視若珍寶,舊時代的拳者從不輕易視人,一個世代前,老師們若要在公開場合表演又有人錄像的情形下,老師的表演肯定是有花招、有保留、有露一手的,學生們不察糊圇吞棗抄襲而來,再學者不明究理拳架意涵,再傳後容易形成表演的花架、傳承精要的練體架及個人技擊慣用的練用架,有幸拜資訊之賜現在已無須如此了 ,但同學們要有眼光,要從眾多的資訊中篩選精要。
東方武術為何要從練拳架入手?
為何不像西洋拳擊從實戰運用入手,重視實戰心理、步法與距離,追求每一拳動作的速度力量,用密不通風的組合攻擊,拳不能及的靈敏閃躲,以強健體能的耐擊力及續航力,找出敵手呼吸、速度、體能、招式上的弱點予以痛擊,以求克敵致勝?
東方人多歷史又久,武鬥的經驗無法計數,早知武鬥非武術的唯一精神,人藉由武術來養護及保護生命才是武術的精髓,陳氏太極拳以此概念而生,歷400多年高手智慧血汗淬煉定型的老架、小架、砲捶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要。
由外及內練架自省:
首先要了解,練拳架不是求好看的,是藉由練拳架來了解自己身體的缺點,著手改善自體的筋骨臟腑,從易筋易骨易髓中逐漸改善自體的本質與結構,循拳架養成良好的攻防姿勢並形成慣性,遇襲即發,達到養護保護生命的目地。
由內及外觀拳審勢:
學拳的人喜歡看人練拳架,這是常態,也是一種學習,看人練架時求其神韻,瞭解拳勢,判別局勢,是一種樂趣,練拳架人的神韻,是修練的結果,精神蓄放氣韻活潑,是易筋易骨易髓後的具體呈獻,練架人對拳架理解詮釋人人不同,練架時拳勢展束開闔會有變化,拳勢自然有抑揚,而為拳應敵,練架時意中有敵,虛實快慢,身法步法距離配置均有其意,探索局人之意,對敵局勢豁然開朗。
由外及內練架自省,由內及外觀拳審勢,在練架時是並行不悖的,也是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但不可天馬行空背離拳理,習陳氏太極拳者還是要在淬煉定型的老架、小架、砲捶中,仔細定位身軀四肢,方可全面探索陳氏太極拳的精要。
期望與拳友同學共奮共勉,得到練拳後身體及心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