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內勁成長,須在自身裡內求知而執行,猶如庖丁解牛,從自身骨骼結構先理解,練架調理百骸關節筋膜肌肉肌膚神經,以纏絲勁鬆僵力,消除內耗的阻力,整脊骨百骸,找回身體結構勁、彈簧勁、纏絲勁,逐漸消除慣性對抗的抵禦模式,重新建構整勁的神經連結,養成不頂抗的表面張力,進而訓練出沾黏連隨的靈敏感應,依太極陰陽剛柔快慢之理,日久努力無息,才能見到真功夫。
修練武藝,身骨不成良體則功夫有限,但是有功夫有良體並不代表可以用,心理建設不完整,實戰經驗欠缺,意精氣神不固,力不從心,皆為敗戰主因,舉五點自我注意的要項:
一、無我:臨敵要有捨身的勇氣,無自我設限,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取勝。
二、得心:心意神氣聚,眼觀耳聽鼻聞手觸身動,觀敵眼意身形手腳方位觸感,審顧地形及敵軍移動,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動轉有位。
三、應手:心靜神凝,意動皆在彼先,沾黏連隨,手腳同應,避實擊虛,隨機應變,機敏神巧全在靈活。
四、蓄發:全身四肢皆弓弦,心意火藥手如彈,步過手出身入敵,意身手腳齊一氣,指掌捶隨意而發,心神意氣皆在先。
五、體力:跑跳無息日日練,三十分鐘不可少。
引用「庖丁解牛,游刃有餘,得心應手,迎刃而解」來形容太極拳的學習成長,適當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