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太極拳有大圈、小圈、半圈、無圈之說,其相關性如何?
答: 太極拳的開合虛實,起落旋轉均走弧形構成圓圈,外形的圈有手、肘、肩、胸、腹、膝、胯、足等無數的圈,內裏的內臟、肌膚、骨節亦均有圈,並有輕微的按摩作用,所以太極拳是內外兼修的,初練時轉圈幅度大,所謂大圈,習久逐漸收小為中圈、小圈,純熟後小圈練到沒圈,但沒圈仍舊是圈,陳鑫說:「精煉已極,圈小亦圈」,「越小小到沒圈時,方歸太極真神妙」,至於圓圈的作用,就是象徵太極之有陰陽,在拳就有剛柔、虛實、輕沉等等,這就是太極拳命名之由來,在陳家每一動作,除動作的路線作弧形圓圈﹝有大、小、半圈﹞外,肢體各部並作向外向內的螺旋自轉,即所謂纏絲勁,所以有圈中套圈,比較複雜,楊家沒有肢體各部的螺旋自轉,比較簡單,至其內勁之作用相同。所謂無圈,上面所說的沒圈仍舊是圈,是無圈之形,有圈之意,是動度極小極速,而勁道集中而猛透,陳鑫所謂:「虛籠詐誘,只為一轉」,並無令有無圈之法,功夫純熟,自能到無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