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在2007年中,在漫畫書店中看到「墨攻」一書,是日本人酒見賢一著作,久保田千太郎做劇本,森秀樹畫作,當時驚訝日本漫畫書所綻放東方文化深度,勝於自許中華文化傳承的臺灣,我是讀工科的人,對老掉牙的歷史宮廷劇,在我的電視節目中早就被刪除,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僅是青春時期虛應學校制度的考題,考過就忘了,超過45歲的人,孔聖都說四十而不惑,為何會對兩千五百年前的墨子學說有興趣?或許就是應該認得墨子學說,而未曾深入的遺憾。
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不僅是學習各種拳架,更是學習東方文明的武術保健文化哲學藝術,人從拳架演練到身體變化,從意識指揮身體到腦袋邏輯思考,思想由從眾性轉變獨立性,從老子、墨子、莊子、禪宗到理學,太極拳與哲學思想相互滋養,雖然非專業國文哲學老師,依然得到東方哲學思想的寶藏,得以安心度日而處世不愧。
墨學歷兩千五百年仍然當頭棒喝,是值的挖掘學習的。墨學講「非攻」契合太極拳的作戰策略,講「行義」符合武道精神,講「兼愛」猶如耶穌基督,墨學「貴辯說」衍繹邏輯學,墨經寫出了東方最早的力學、光學、幾何學的學說,特別是光學研究,論陰影反射,論光之直線進行性質,論平面鏡,論球面鏡等,是一部東方最早的完整光學論,早於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提出物理學約有七八十年的時間,墨子本人非常刻苦自勵,穿粗衣,住破屋,戒除休閒娛樂,食劣等餐飲,生活力求簡樸,學生們也效法他的行為,不畏艱苦,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即使是赴湯蹈火,也都願意奉獻犧牲,《淮南王書》「亦謂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證,墨子的人格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然而不近人情,不合人性嚴格要求,致使後繼無人,在漢朝獨鍾儒家之情形下,墨學只能歸於沈寂,在西漢後隱入民間,隱入「道藏」,墨學主要代表了下層平民的利益,就是民主民生學。
太極拳練拳架講養氣,宋儒程頤說「真元之氣,氣之所由生,不與外氣相雜,但以外氣涵養而已。若魚在水,魚之性命非是水為之,但必以水涵養,魚乃得生爾。人居天地氣中,與魚在水無異。至於飲食之養,皆是外氣涵養之道。出入之息者,闔闢之機而已。所出之息,非所入之氣,但真元自能生氣,所入之氣,止當闢時,隨之而入,非假此氣以助真元也。」真元之氣即為先天之氣。宋儒張載、程頤及程顥所主張的「工夫論」,延續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思想,主要概念在於養氣、變化氣質成就聖賢氣象。
太極拳先哲陳鑫說:「中氣是一種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不剛不柔,至當卻好之正氣,元氣,謂之太和元氣。」太極拳立我中正之身,貼近墨學礪我中正之心,練習太極拳就是修身修心變化氣質成就聖賢氣象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