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2 年 7 月
20220714林耿永老師演練陳清萍系傳小架
陳氏太極拳小架
潘詠周師爺在北京拜陳發科為師習得陳氏拳老架及砲捶後,又在西元1935年至1937年間,在山東濟南省政府建設廳工作時,有位同事馬先生是河南武陟縣人(師爺忘記馬先生大名),馬先生練的是趙堡架(馬先生在趙堡鎮習拳,為陳清萍所傳支系;現今拳架名稱定義不同,為避爭議,以陳氏小架稱之),師爺在濟南三年和馬先生換藝互練拳架ヽ擖手ヽ練桿,功夫日日精進。
西元1949年潘師爺隨蔣氏政府遷台,直至1973年才有機會見到王晉讓大師演練趙堡忽雷架(李景延創編),讚嘆王大師功夫為在台灣同輩中陳氏拳傳承的翹楚,王大師身手矯若游龍,輕靈中蘊含沉穩,圈小緊湊,手手抖勁,蓄無不發,引無不擊,是快速氣足,力猛勁長,動短意遠的抖勁,而且因習練者功夫精進,拳架亦可逐步加圈,來提升功力。
王晉讓大師為陳清萍的四傳弟子(陳清萍傳李景延,李景延傳楊虎,楊虎傳陳應德及謝功績,陳應德傳王晉讓),陳清萍之拳架,經李景延等歷代大師精進研發而成趙堡忽雷架,自陳清萍(西元1795年生)時代至現今西元2022年已超過200年,而在陳家溝或是趙堡鎮歷代傳人大師之拳架一定有演化,有些大師可能有好幾位老師,故有些不同的見解,拳架就會有變化。拳架名稱有老架ヽ有新架ヽ有大架ヽ有小架,就會陷入老子所說「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之名稱立場見解不同爭論,當然也有其他傳人保留陳清萍之拳架,或是陳家溝有其他傳人發展出的優秀的小架,故河南武陟縣人馬先生所傳承陳清萍的拳架與趙堡忽雷架雖然招式名稱有異,編排順序也略為不同,但是理法結構卻是相同的。
筆者不是在討論陳家溝及趙堡鎮太極拳的傳承問題,筆者在學習這兩種拳架時發現,馬先生所傳承陳清萍的小架與陳發科所傳老架招式名稱較為接近,陳發科所傳老架做為基本體用拳架至為適妥,練習陳清萍系傳小架多年來,發現一些特別有意思的安排︰
一ヽ老架小架互為相輔相成,老架圈大圓合,小架圈小緊湊。
二ヽ老架不發勁之處小架發勁,老架發勁之處小架不發勁。
三ヽ老架動作要求圓合整勁ヽ鬆柔化勁,每一動作皆在求其完整。
小架動作要求開合整勁,化發合一,每一動作皆在求其勁速。
四ヽ老架在步伐沉穩時發勁,小架著重在移動中發勁。
五ヽ老架發勁時體內勁路軌跡與小架發勁之體內勁路軌跡不同,但皆是自然 的運作法則。
六ヽ老架動作要求圓合整勁ヽ動作皆左右順序分明。由於小架節奏明顯快 速,所以往往招式中手腳四肢同時縮放。
七ヽ老架步法手法動作1ヽ2ヽ1ヽ2等穩速節奏,小架步法手法動作1ヽ2ヽ 3ヽ1ヽ2ヽ1ヽ2ヽ3 ヽ4ヽ5等變速節奏。
八ヽ老架穩速節奏,小架變速節奏,故呼吸頻率不同。
以上只是筆者功淺體悟的見解,定有不足不完整之處,敬請功夫精深的高手指正為是,林耿永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