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虛領頂勁—潘詠周

「虛領頂勁」是太極拳的術語,出於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與「氣沉丹田」四字對稱的,楊澄甫採為十要之首。這四個字在各家太極拳著作中,除「頂勁」兩字無變動外,第一個「虛」字,據許靇原(禹生)所著「太極拳勢圖解」內詳解這句術語說︰「虛一作須,似宜從虛。」第二個「領」字,有些書中作「靈」,如陳微明所著「太極拳術」內作「虛靈頂勁」。至於「頂勁」兩字是指頭頂(百會穴)的勁道,猶言「腰勁」和「勁」指腰部和部的勁道相同;如果誤解為太極拳另一術語所謂不丟不頂的頂勁,那就錯了,毋怪曾昭然的「太極拳全書」對於這虛領頂勁四字是照陳微明寫作「虛靈頂勁」而作按語謂︰「虛靈,別本作虛領,殊不可解。頂勁,亦不可解,別本作定靜,則饒有意義。」恐怕他是把「頂勁」兩字誤解了纔有此按語。他竟在楊澄甫十要的「虛領頂勁」一項下註說︰「頂勁係定靜之誤」,未免太武斷了。至於曾氏所說的別本作「定靜」一點,據其在書內概說中寫作「虛靈定靜」註云︰「虛靈定靜,拳譜俗本皆作虛靈頂勁或虛領頂勁,實不可解。六年前偶於晉籍前輩宋丈處(因其曾為顯宦,不欲以拳術名,屢囑勿露其名,不得不從之。)見其祖傳手抄本,始知其原文如此。」如果把這虛領頂勁改成虛靈定靜那就不是說「頂勁」了,這是似乎說到打太極拳的一種境界,不是講太極拳頭頂(百會穴)的勁要如何了,那就得另當別論。可笑的在王宗岳這篇太極拳論裡所說的虛領頂勁,明明是說頭頂的勁要怎樣﹖要虛虛地領起。照曾氏的說法,是把這句話的主體「頂勁」都不要,那還有什麼話說呢﹖但是也有人的著作中同意曾氏的說法,而說把這句「虛靈定靜」術語,寫成「虛靈頂勁」或「虛領頂勁」,所以許多人有一種曲解的說法,令人百思不解,不敢苟同呢。真所謂見仁見智了。如果我們認為王宗岳太極拳論內的虛領頂勁這句話,是在講頭頂的勁,那「頂勁」兩字成立了,這是要先決的條件。頂勁兩字決定了,那也就毋庸研究定靜不定靜,曾氏之說就可撇開不談。我上面已經說過如果虛靈定靜不是說頂勁,就得另當別論了。現在剩下來的問題是上面兩個字「虛領」了,「虛」字據許禹生說一作須,我想虛與須字音有些相近,有些拳譜抄本誤寫為須,而且許氏已說明似宜從虛,雖則他的語氣,不太肯定,這是許氏的謙虛;現在大家都寫作虛,那虛字也就沒有問題了;範圍又縮小,祗有一個「領」字,寫作「靈」字,未能一致,究竟應當如何,確屬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的看法用虛領頂勁為宜,理由很簡單,沒有高深的理論,可以說是很直覺的。第一、我讀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十六代陳鑫品三先生所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說」,書中每一的圖勢,對於身體各部,都有指示說明,關於頭部的指示是︰「周身精神全係于頂,故頂勁領起來,是在似有似無之間。」(金剛搗碓),「頂勁上領意思,如上頂破天,不可用氣太過。」(攬擦衣),「頂勁領起」(單鞭),「頂勁領起來」(白鵝亮翅),「頂勁以中氣領起全身」(摟膝拗步),「頂勁領住」(演手肱捶),「頂精(勁)領好,必以中氣下貫尻骨。」(庇身捶),「提綱全在頂精(勁),故頂精(勁)一領,而周身精神皆振。」(肘底看拳),從上面所舉出的幾個例子,打太極拳的「頂勁」是要「領」起來,「領」住的。第二、我昔日從老師學拳時,演練拳架頭部有上昂、低下或偏側歪斜,或搖頭晃腦自以為靈活時,老師總是訓示說︰「頂勁要領起」,或「頭要領起」,我也懂得如何把頭頂領起,改正姿勢。我現在教學生,遇到學生練架有這種不正確的姿勢時,也是這樣教學生,學生也可以懂得改正把頂勁領起來。我想我的學生,以後當老師教學生,一定也是這樣教,學生也是這樣學,這個領字是一定不會改變的。因此我說「虛領頂勁」這個「領」字是不能改,不能以其他的字來代替的,否則意義盡失了。我的理由就是這樣直覺,這樣簡單。